綜合實力提升彰顯城市發展質效。
2023年,呼和浩特緊緊圍繞打造發展能級全面提升的“實力之城”、產業集群優勢突出的“發展之城”、城市品質顯著提升的“美麗之城”、創新動能蓬勃增長的“活力之城”和青年向往、老人安康的“幸福之城”的目標定位,高品質規劃、建設、管理城市,不斷提升生態宜居水平、發展優質醫療教育、強化基層社會治理,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游“五宜城市”,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2023年11月24日,呼和浩特市成功入選“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劃單列市)”。呼和浩特通過一件件實實在在的舉措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民幸福感不斷“提檔升級”。
“二十多年前,我剛來呼和浩特的時候,感覺這座城市很小,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建設,呼和浩特變大變美了。”在呼和浩特上大學,最后選擇在這里結婚生子、定居落戶的胡先生感慨萬千。
近年來,呼和浩特高標準、高起點做好城市規劃,不斷優化“一主一副”“一核兩翼”城市空間布局,加快構建“一橫、兩縱、四環、三樞紐”城市立體交通布局,完善提升“兩屏、四帶”城市生態空間布局,全面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過去,呼和浩特會經常出現堵車的情況,堵在路上真是太鬧心了。現在有了這些高架橋,出行真是太方便了。從金橋民政福利園到北二環,開車只要十幾分鐘。”說起呼和浩特的變化,市民劉先生如此表示。
“區域大聯通、局部微循環、疏通擁堵點”。2023年,呼和浩特原計劃實施高架路網、市政道路和打通“斷頭路”等工程100條,到年底,超額建成通車105條,城市高架快速路里程達到242公里。一批批市政道路的建成通車,給群眾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也成了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連心橋”。
“我們這一片原來就是一片荒地,現在建起了游園,我們在家門口就能踢球、健身、賞景,環境變美了,我們的心情也更加舒暢了。”玉泉區鼎盛國際小區居民汪女士說。優美的環境讓城市更加宜居。這一年,呼和浩特對多個老舊小區和棚戶區進行改造,實施了大青山前坡“生態綠帶”提升工程。新建提升口袋公園和社區游園、改造綠化節點、建設城市綠道和大黑河郊野公園等一系列措施讓居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優美。
2023年,在北京從事大數據工作8年的王蓉辭去工作,和對象回到家鄉呼和浩特發展。她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看到了呼和浩特數字產業的巨大前景。“我在呼和浩特的收入和北京差不多,回到呼和浩特生活,我感覺很幸福,我的心也踏實了。”王蓉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近年來,呼和浩特“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實施了國家公共就業能力服務提升示范項目,開展了“技能呼和浩特行動”,大力推進“三年十萬大學生留呼工程”,吸引眾多大學生在呼創業就業。
教育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來,呼和浩特大力促進“宜學”城市建設,優質的教育資源造福了千家萬戶。
“以前金橋片區學校少,很多家長不得不給孩子在市區擇校。現在家門口有了好學校,孩子幾分鐘就到了學校,每天能多睡一會兒,家長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千家和泰小區居民高先生說,三十九中金地校區建好后,他選擇讓孩子就近上學。
近年來,呼和浩特實施“增峰補谷”強首府教育工程,堅持“軟件、硬件”齊發力,新建續建了一大批中小學、幼兒園,高質量打造“校長、教師、教研員”三支隊伍。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力辦好有溫度、高質量、人民滿意的教育。
“我本來打算等孫子上學了就回老家,可是住了幾年我對呼市的生活適應了,越來越喜歡這座城市,就把老家的房子賣了,在呼市定居了。”呼倫貝爾市阿榮旗的汪女士說,呼和浩特的空氣很清新,環境很美,看病就醫都很方便,這是她選擇留在呼和浩特養老的緣由。
近年來,呼和浩特“全周期”保障群眾健康。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在城東推動建設北京友誼醫院(內蒙古醫院)區域醫療中心,在城西推動建設內蒙古醫科大學敕勒川中蒙醫院。深化首都連首府“雙首”健康行動,推進市中蒙醫院國家中醫針灸分中心、睡眠醫學分中心建設。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推進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新增多家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讓首府群眾擁有健康的身體、享受健康的生活。
“呼和浩特好吃好玩的地方太多了,真是不虛此行啊!”江蘇游客蔡先生在游覽呼和浩特后感慨道。
近年來,呼和浩特精心打造“北部敕勒川”“南部黃河灣”兩大特色旅游帶,啟動建設“敕勒川文旅小鎮”8個,推進老牛灣黃河大峽谷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大力開發工業旅游、紅色旅游、研學旅游、自駕旅游、“云上旅游”等項目,把文旅資源串點成線、連線成片,讓呼和浩特不僅成為全區旅游的集散地,更成為人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